三立縮編轉型求生路 走鐘劇情玩殘(綸3則) - 飛輪海 Fahrenheit

Cara avatar
By Cara
at 2016-08-30T22:02

Table of Contents

蘋果日報
http://ent.appledaily.com.tw/enews/article/entertainment/20160826/37360655

三立縮編轉型求生路 走鐘劇情玩殘命根
2016年08月26日

平台警訊
【趙大智╱台北報導】三立因應OTT(Over The Top)影音時代來臨,砸上億元推出影音平台Vidol,主打共4000小時的自製節目,但轉型僅4個多月,加上電視台廣告量下滑20%,除了傳出裁員百人,當初口號喊超大的華劇8點檔,也在《我的極品男友》提前喊卡下畫下休止符。仍在播的《甘味人生》、《狼王子》離譜、走鐘劇情也壞了三立多年打下的戲劇招牌,加上優秀人才外流中國,讓三立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史上最短命的華8連續劇《我的極品男友》昨舉行殺青酒,林佑威、連俞涵、林逸欣等演員齊聚一堂,三立長官致詞時表示:「誰說華劇要停?我們還要繼續拍下去。」而林佑威等演員則說「60集很緊湊,剛剛好」。2011年三立號稱砸10億狂推8、9點時段華劇,但9點線2年就收攤。
成立Vidol雖然看得出強烈的企圖心,但該平台只能看三立的節目,雖然付費會員帶來粉絲經濟效益,但對一般觀眾而言,選擇性較低吸引力有限。
業內人士昨表示,視頻本身就是一個砸錢比賽,希望在短時間內損益兩平,在這個平台產業是不可能辦到的。

人才外流對岸
三立過去《命中注定我愛你》、《犀利人妻》都叫好叫座屢創佳績,但近年卻深信「觀眾愈罵戲就愈紅」,無論8點檔或偶像劇都出現無極限劇情,《甘味人生》劇情面目全非,前陣子林佑星模仿「海濤法師」扮「海底撈大師」,《狼王子》指狗為狼更令人傻眼。
偶像劇模式多年來基本上也沒有太大變化,幕前幕後優秀人才被挖往中國發展,未成氣候者順勢遞補,許多匪夷所思的不專業,在炎亞綸千字打臉文就可窺冰山一角。

海外版權滯銷
金鐘編劇徐譽庭認為,電視台應從創意做根深蒂固的改變,勇於接受新事物,不斷培育編劇,但有的電視台雖然在培養編劇,往往只受訓半年就推上火線,甚至要求他們把經典的韓劇橋段寫入劇本,許多編劇心灰意冷下因此退出另謀生路。
另一位資深製作人就直言,中國幾乎不再購買台劇,這對台劇的海外版權收益都有很大影響。
====================






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entertainment/20160825/935552

【電視台窘境】三立裁員轉型求生 抓緊自製劇命根

2016年08月25日13:03
OTT(Over The Top)影音時代襲捲而來,收視習慣發生重大改變,境外的Netflix和愛奇藝都進攻台灣市場,擁有台灣最多自製戲劇的三立電視台也砸上億元推出影音平台Vidol,主打3000小時的自製劇,以及近1000小時的綜藝節目。但轉型不過才4個月,就先後爆出電視台的綜藝和戲劇節目重播,並裁員150到200人的消息。
其實比起大部分瘋狂播出韓劇、大陸劇的電視台,三立一直以來並未坐以待斃。除了8點檔、偶像劇等時段持續自製,2011年號稱斥資10億開始狂推8、9點時段華劇,周五也推出像《含笑食堂》這樣的台語劇時段,只不過華劇9點線2年就收攤,今年《我的極品男友》也提前喊卡,成為史上最短命的華8連續劇。成立Vidol雖然看得出強烈的企圖心,但該平台只能看三立的節目,雖然付費會員帶來粉絲經濟效益,但對一般觀眾而言,選擇性較低吸引力有限。
三立十幾年來不乏拍出像《命中注定我愛你》、《犀利人妻》這樣膾炙人口的戲,但近年莫名信奉「觀眾愈罵戲就愈紅」,卻忽略品質,《世間情》無極限的花露水回春情節就令人瞠目結舌,現正上映的《甘味人生》原本講醬油故事,很快就又被收視率綁架,主角架構面目全非,現在甚至出現寶貝球、海底撈大師以及洪荒之力等傻眼橋段,《狼王子》找狗演狼把觀眾當傻子,主事者仍振振有詞。偶像劇模式多年來基本上也沒有太大變化,幕前幕後優秀人才被挖往中國發展,未成氣候者順勢遞補,許多匪夷所思的不專業,讓大砲炎亞綸發千字文公開打臉,都
顯示電視台窘境。

電視台精簡人力進行盤整,三立並非第1家。金鐘編劇徐譽庭認為,不覺得新媒體會瓦解整個電視台,真正該調整的是戲劇內容,電視台應從創意做根深蒂固的改變,勇於接受新事物,不斷培育編劇,「永遠不要守舊於過往的輝煌…與其靠近新媒體,不如靠攏新的靈魂」。她另提及許多電視台雖然在培養編劇,但礙於嚴重的編劇荒,往往才給予半年訓練就推上火線,甚至要求他們把經典的韓劇橋段寫入劇本,許多編劇心灰意冷下因此退出另謀生路,像她是花了10年時間,才能編寫自己的戲劇。台灣的戲劇常有韓劇影子,甚至連男女主角窩在床上相視的畫面都似曾相似,但觀눊陴晰眞楞G,哪是能隨便糊弄過去?
一位資深製作人就直言,以前大陸願意用1集20萬人民幣(約100萬台幣)買台劇,現在可能跌到幾萬人民幣都沒人買,除了卡司弱、題材無新意,陸劇和韓劇的精進早已是擋不住的風潮,大家現在想看的是當紅韓星,或是像吳亦凡﹑鹿晗這樣的偶像,台灣的偶像明星光環不再,這對台劇的海外版權收益都有很大影響。而三立因過往紀錄輝煌,較有門戶之見,和外界打聯合陣線的意願不高,路也愈走愈窄,不過瘦身動作過後,自製戲劇應不會停擺,將來集中火力顧好偶像劇主力,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趙大智/台北報導)
===============





來源
http://punchline.asia/archives/31052

編輯室報告/從三立裁員與新周刊籌備 看媒體是繼續沉淪還是趁機轉生? 0
BY 慕慈 黎 ON 2016-08-29 編輯室報告

inShare
2
八月媒體大風暴,號稱最賺錢的電視台三立傳出裁員 150-200人 (後發聲明澄清為 67 人),為各家電視台率先開了第一槍,後續將會引發的骨牌效應讓所有電視人剉著等。紙媒方面,台灣龍頭《蘋果日報》及《壹週刊》 5 月推出「優離」方案資遣資深員工後,《壹週刊》因前社長裴偉另起爐灶挖人,《壹》人手編制從 170 人驟減至 80
人,辦公室一半是空城,更傳紙本可能收攤。而數位媒體也過得苦哈哈,主因廣告收入全被臉書整碗拿走,其他商業模式仍未建立,單靠臉書剩下的飯屑維生隨時有斷炊之危。以上媒體狀況全世界都在發生,台灣並非獨例,一再罵媒體墮落、產業失衡、大老闆不肯投資,其實已經沒有太多實質意義。身為媒體工作者,如果身處行內而不思改變,那最終也不過是等待被淘汰,作為一個從舊媒體跑去新媒體學習一年的人,我看到的,是當中遇到的思維衝擊,以及新、舊媒體人如何磨合。在這個混沌不明的過渡期,媒體是等死還是轉生,都得從主事者腦袋轉換開始。

新媒體是這樣的:你以為看了一百篇講 KPI、KOL、PV、IP、OTT、網紅、直播、媒體寒冬/盛夏,應該抓到一些鳳毛麟角。錯,你不跳下去做,你永遠都是門外漢。

做新媒體是這樣的:把一堆白老鼠放在不同的籠子裡,掛上林林總總的名目如系統平台、內容專案、數據分析、影音動畫、直播……,白老鼠把輪子的沙石清掉每天在跑,有時輪子跑得很順很嗨會以為前面的風景改變了,偶一停下來才發覺景物依舊,三個月後籠子的名目換了,白老鼠(可能換了一批)又重新輪迴…..

舊媒體人跑去做新媒體白老鼠,通常都有一段水土不服期(我是,沒錯),除了一堆聽不懂或似懂非懂的網路用語及技術工程外,作為內容生產者,最大的改變其實是邏輯思維。舊媒體講的是「內容/節目—-讀者/觀眾—–廣告」的線性策略;新媒體則相反從「商業模式/ KPI(關鍵績效指標)—– TA(目標受眾)—–內容」的多角經營,沒思考清晰前面的目標,所有內容都是無意義的點擊率,然後以為有點擊率就等於有廣告成了各家從舊媒體轉數位媒體盲從的錯誤 KPI
方向,「寶可夢」一出點擊率立刻潰敗暴跌。以前,黎智英高喊「讀者愛看什麼,我們就給他們什麼」作為他腥羶色的內容方針指標,但出發點仍然是從「餵養」讀者,把他們胃口養大成為「忠實」客人為主;新媒體卻是以「服務」目標受眾,讓社群投入且參與互動為依歸,由於屬性不同,以往的內容經驗值都只能視為參考而非絕對,舊媒體人若不謙虛學習,那終究還是過氣員工一名而已。

其中,經營社群對舊媒體人來說,是一大挑戰也是一門新學問。傳統媒體以為聘用小編在臉書推文,或下內容農場式標題就是轉身成為新媒體,那是大錯特錯。社群不是只有臉書,小編的工作也不小,好文章一樣得靠社群推廣才有能見度,內容行銷更需要建立自有社群以外的討論聲量。在過去一年,《娛樂重擊》換了六位小編,正是為了摸索如何融入社群,跟社群對話,以及不被臉書演算法綁架。雖然依然無解,但在新、舊媒體待過,我發覺舊媒體一直把年輕小編當作工具,新媒體則把年輕人視為人才,兩相比較,大概了解年輕一代為何對傳統媒體興趣缺缺,而非「少時不
讀書、長大當記者」的玩笑話。

這情況更明顯的是,最近台灣《壹週刊》前社長裴偉自立門戶,外傳籌募 8 億資金創辦《鏡週刊》及 4 個垂直網站,大量接收退輔高層及挖走多名現役台壹員工跟前東家對著幹,當中幾乎沒有幾個是 40 歲以下的年輕人。同樣,被「清空」的《壹週刊》正好是換新血的好時機,卻仍然由台灣《蘋果日報》主管暫時接管,並向其他紙媒挖角,沒聽到任何有新媒體經驗的年輕人入主,而本來傳聞 9 月收攤的紙本則繼續出刊長期迎戰。在媒體內容和廣告同樣崩盤的當下,最有本錢的兩方媒體卻選擇用最傳統且最難賺錢的周刊作為戰場 10
月一較高下,沒有趁機轉生為媒體建立新模式甚至注入新血,非常可惜。

最近黃子佼的一篇文章〈迎接沒有大眾媒體的時代〉,指「大眾不再仰賴大眾媒體來供給資訊、娛樂及觀點,大眾會自己尋找/參與/建構社群」,是對也不對。在分眾的年代,雖然大眾手拿主動權可以去尋找/參與/建構社群,設定議題互動,但要引起整個社會輿論,大眾媒體依然有市場價值及擴大效果,這或許解釋為何金主依然寧願投資傳統紙媒而非網路新媒體。

相較之下,三立願意投資 OTT 求轉生勇氣可嘉,只是旗下的 Vidol 主打偶像劇及粉絲經濟,然而三立的偶像劇卻每況愈下,炎亞綸的臉書發文一雷天下響,三立亦沒有足夠偶像去支撐其粉絲經濟,長期被收視率綑綁的長官如果思維不改,策略不變,無論是電視台或是 OTT 平台,也極有可能繼續沉下去。

http://punchline.asia/wp-content/uploads/2016/08/FotorCreated-18.jpg
炎亞綸(左)與黃子佼(右)近期的產業相關發文都引起社群熱烈的討論。(截自炎亞綸個人臉書;金曲獎 GMA 臉書)
最後藉此澄清一下;雖然新媒體難為,總編輯的學分也修完,但《娛樂重擊》沒有喊停,將會交由年輕人接手主理,繼續關注台灣演藝界的產業面相。

--

All Comments

與其抱怨文化的沈淪,為什麼不向炎亞綸看

Isabella avatar
By Isabella
at 2016-08-30T21:52
聯合新聞網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77/1917910 與其抱怨文化的沈淪,為什麼不向炎亞綸看齊呢? 黃俊儒 25 Aug, 2016 日前,炎亞綸在臉書中提及他對於文化部電視劇輔導金補助的看法,同時透露了自己對於台灣電視圈的憂心,這件事情後來還引 ...

飛輪海為何解散?吳尊揭真相 理由讓人感

Anthony avatar
By Anthony
at 2016-08-30T21:03
中時電子報 http://photo.chinatimes.com/20160825002064-260806 飛輪海為何解散?吳尊揭真相 理由讓人感溫馨 2016年08月25日 08:59 於慶璇 還記得當年紅極一時的偶像團體「飛輪海」嗎?由汪東城、炎亞綸、辰亦儒及吳尊所組成的四人男子組合,於2005 ...

張雁名讚璀璨新人 憶走秀被陳婉若(提尊)

Skylar Davis avatar
By Skylar Davis
at 2016-08-30T20:52
中時電子報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824006550-260404 張雁名讚璀璨新人 憶走秀被陳婉若臭罵 2016年08月24日 23:34 黃保慧 張雁名23日中午11點45從蘇澳結束三立《飛魚高校生》的戲分,立刻驅車前往伊林璀璨總決賽現 ...

看《愛情滿屋》送你羅志祥簽名照及價值萬元好禮!

Carolina Franco avatar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6-08-30T20:26
小豬翻轉逆勢 齊人之福無法享受 愛情滿屋進入高潮 東森超視戲劇 愛情滿屋 是迎接亞洲舞王 羅志祥睽違五年 再次挑戰男一的重量級大作。劇中小豬扮演著從人生失敗組 等待機會翻身的成功青年。小豬特別表明這齣戲是充滿著五味雜陳 的情感元素,有歡笑,有悲傷且衝突不斷但笑料百出,讓他演技有著很大的發揮空間。 而劇中其他 ...

《一粒紅塵》開機 吳奇隆穎兒演繹新時尚

Robert avatar
By Robert
at 2016-08-29T20:14
新浪娛樂訊 由華策克頓旗下劇芯文化出品,根據知名作家獨木舟同名小說改 編的電視劇《一粒紅塵》於8月28日在上海開機,當天導演宋洋攜吳奇隆.、 穎兒.等主創亮相上海外灘正式開起了一場「品魅」盛宴。吳奇隆、穎兒的定 角海報也在當天公佈,二人因寶石結緣首度飾演情侶,將給觀眾帶來一場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