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四十年 - 陳綺貞 Cheer Chen
By Agnes
at 2016-10-19T11:33
at 2016-10-19T11:33
Table of Contents
這次包場活動 綺貞也有來
但有關綺貞的部份我晚點再補
因為綺貞不是這次我心得的重點
(不要誤會,我還是很愛綺貞!)
=======================
很慚愧,要不是添翼包場贈票,
我根本不會注意到這部片。
會後座談時,小賴問導演,
身為年輕一代而不是經歷民歌時代的他,
切入的角度,對民歌的感覺,有什麼不同?
而這正是我看完後反思問自己的問題。
身為年輕人的我,總說我是台灣人,
可是我卻沒有好好認識腳下這塊土地,
要不是看了這部片,
我還真沒有想過什麼是我們自己的歌...
看著螢幕上的畫面,明明拍得這麼生活化,
卻對這段歷史好陌生。
還記得填抽獎單時,上面有一個問題
問我最喜歡哪首民歌
我竟還需要google才知道哪些是民歌
而且也沒有深思,
直覺從民歌列表中選出我比較熟的歌而已。
(最後連一首都沒有在影片中被唱出來 我哭)
現在想起來,
電影的第一個鏡頭就在預示這件事
一個老婦人剪著秋葵 茄子
喃喃著 老了 不能吃了
接著鏡頭又帶到美國,不知名的中年男子
導演沒有在一開始註明他們的姓名
是在隱喻是吧
除了經歷過那年代的人,
還有多少人注意民歌的起源與發展脈絡呢
但導演給的解答並不沉重
他不從歷史的高度俯視不同時期的轉變
他從每個人物 生活化的展現
在每個個體間的差異之間
這點滴日常中堆疊出歷史的厚度
讓我不知不覺明白
楊弦的起點
西方民謠的影響
李雙澤的疾呼
中美斷交的政治時空
自我認同的迷惑
金韻獎帶動民歌的蓬勃發展
陶曉清廣播節目鼓勵了多少創作人
西餐廳駐唱的盛行
其背後都不過是光陰的故事啊
所以民歌四十,四十年的意義大於民歌
回過頭看當年的大事件
其實都不過是微小的日常
像李雙澤哪有砸可樂瓶,
這段神話對李雙澤來說
只是他每天都在反省的批判與思考之一
民歌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胡德夫依舊要吃飯 要買魚
豐收的稻穗不就是餐桌的笑聲
投入原住民運動不過是投入自己的生活
侯德建寫龍的傳人,
是面對自己的尋根與迷惘
他們都是在面對自己的人生
只是時間在走 人生有高有低
從小茉莉變成老茉莉
要面對木吉他裡最後被記得的是李宗盛
要面對休息室門口沒有自己的名字
要面對身體的疾病苦痛
面對民歌潮流的過去
淡水動物園走向關門的一天
但創作者的熱忱不息
紅不紅有什麼關係呢
是不是做民歌有什麼關係呢
在音樂教室裡教唱 從故事到小蘋果
開了間吉他工作室 手工製作
看完醫生 化療好累好累 但還是要唱
割了大腸還是要唱
到了美國 到了北京 吉他仍在
雖然生疏 但生活裡依然有音樂
那是一段不會忘記的時光
是的
歌會留下
美麗島繼續唱著
唱著在腳下這土地繼續奮鬥的人們
那是枯枝與鹽水相遇的結晶
就像電影中不斷穿插
演唱會前台與後台的實況
麥克風在手 又搖身一變
在掌聲與大合唱中濃度對了
是歌者對音樂的愛
在看這部紀錄片之前
我根本不知道去年六月
在小巨蛋有民歌演唱會
但現在我會好奇
若之後還有 我會想去看這四十年
感受他們生命的熱度,聽時間的歌。
謝謝添翼 謝謝綺貞,讓我有機會再次感受音樂人的堅持不過就是生活裡的必須。那些日常片段的濃縮說起來容易實際做卻難,冰冷的大事件都是活生生的小人物所組成。回首過去,我更加期待現在的我們 現在的音樂 會怎麼走 ,要記得自己的初衷,不管別人怎麼看我們 怎麼定義我們。
不用擔心對民歌不熟的話去看會不會很無聊
我偷偷說裡頭我只聽過龍的傳人
(還是聽王力宏的)
推薦給每個不願做方型西瓜的你
--
Tags:
歌手
All Comments
By Charlotte
at 2016-10-20T14:04
at 2016-10-20T14:04
By Valerie
at 2016-10-21T16:35
at 2016-10-21T16:35
By Lauren
at 2016-10-22T19:06
at 2016-10-22T19:06
Related Posts
「找到像台東的家」 阿妹再添台北上億豪
By Selena
at 2016-10-19T10:47
at 2016-10-19T10:47
哥的力量 蕭敬騰
By Megan
at 2016-10-19T08:53
at 2016-10-19T08:53
周華健30週年開唱 抗黃牛推直播
By Elma
at 2016-10-19T02:31
at 2016-10-19T02:31
LION 獅子合唱團:重新找回搖滾精神
By John
at 2016-10-18T22:15
at 2016-10-18T22:15
周華健30週年開唱 抗黃牛推直播
By Enid
at 2016-10-18T20:41
at 2016-10-18T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