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王力宏和他的音樂(一) - 王力宏 Leehom Wang

By Candice
at 2012-10-04T21:12
at 2012-10-04T21:12
Table of Contents
這是一位大陸網友的樂評,
從一位對王力宏無感的路人甲變成死忠粉絲的心路歷程。
由於受過古典音樂薰陶,
她相當專業的分析力宏的作品和唱功各方面(雖然很多我都看不懂),
情理並茂,文字精練,看了很感動,想跟大家分享。
Ps.本來只想貼網址就好,不過礙於部份網友可能看不太懂簡體字,乾脆就直接貼在版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aff33101016ie8.html
序--擦肩而過
寫一篇關於力宏音樂的文章,最早的念頭來自於和一些豆瓣上的朋友們對力宏的音樂、
乃至更廣泛的音樂概念的一些討論,在思考那些問題的時候激發出來的一些想法,令我
產生了想要整理力宏音樂發展脈路的想法。
這個念頭在腦子裏面放了很長一段時間,一方面因為力宏的音樂所涉及的範圍太廣也
太雜,整理起來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曾經有一度深夜躺上床後又爬起來漏夜寫作
,寫到幾乎完成的時候又放棄的經驗--因為那篇文章涉及的範圍,在後來的我看來,太
側重於力宏2004-2006年的chinked-out的創作,相對於力宏出道15年來作品所涉及的音
樂類型,無論從時間的長度還是音樂的廣度來說,都太狹隘了。另一方面,也由於力宏
的音樂造詣之高,我難免有些膽怯--我的音樂素養是否足夠用來分析他音樂的萬一?
再一方面,由於力宏在華語流行音樂的地位,這樣的文章似乎無可避免地會從點到線、
從線到面地涉及到一些對當今華語流行音樂的看法,我固然會儘量客觀,但是要保持立
場的中立卻不太可能,既然是一家之言,失之偏頗則在所難免。屆時若有朋友願意交換
意見、互補長短,固然令人欣慰,但倘若因此而惹來無理取鬧,我又該如何應付呢?凡
此種種的原因,令這篇文章在我腦中放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整理力宏的音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對於一個聽他音樂的時間剛滿兩年的新
"粉絲"來說。但一個硬幣總有兩個面,或許"新"粉絲最大的優勢,就是我在特別密集的
時間裏聽完他16年所有的作品,因此對他迄今為止的整個音樂生涯有一個更加連貫而清
晰的認識。當我對文章的架構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規劃時,信息量和內容篇幅依然是我
最頭痛的問題,我意識到我可能需要分成好幾個章節來完成一篇能夠對我自己交代得過
去的作品--一篇可以令任何有興趣的人更加瞭解力宏的音樂的作品、一篇足以向我的偶
像致敬的作品。
動機一直都有,在這將近一年的時間裏,我不斷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醞釀想法
的同時,也不斷加深對力宏音樂的理性認識,然而,真正觸動我的靈感、令我有了下
筆衝動的導火索,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是力宏的一首歌--《你不在》,我的宿命、
我的最愛。
結束了又一個古典音樂史的課程,我從三藩市飛往北京,在飛機上,我戴著眼罩
試圖入睡,iPod裏上千首歌任它跳躍迴圈播放,從Miles Davis各個版本的Beaches
Brew到蘇打綠,從Adele到Taylor Swift……然後熟悉的前奏響起,我聽得耳朵流油的
《你不在》,我最喜歡力宏那個時期的聲音,完完全全脫去了早期broadway式的飽滿
唱腔,華麗轉身為更貼近流行音樂更加casual本色的唱法,不僅個人的聲音特質一覽
無餘,且很令人慶倖地(從商業的角度而言)--那是一個辨識度非常高的聲音。
我再次被觸動了,儘管耳邊的伴奏還夾雜著飛機引擎的轟鳴聲。就像是宿命般,
不管第幾次聽到這首歌,只要當時的我是在認真聽音樂的狀態,我都會輕易被這首歌
感動。我甚至從來沒有過歌中描述的那種感情經驗。事實是,耳朵十分挑剔的我,對
於音樂中所融入的真正的感情,從來都是無力抗拒的,也因此,同一首歌,我聽過力
宏演繹過無數個版本,甚至也因為好奇聽過一些其他藝人和選秀歌手的版本(有些甚
至非常大言不慚地標上"超越原唱"的標題,當然,在非常客觀公正地比較過後,我得
說,那些版本沒有一個配得上那樣的標題),而我最喜歡的,只有我iPod裏的那個
original record的版本,以及06年蓋世英雄和08年music man演唱會上的兩個版本,
且僅限於臺北場。
然後,關於我和這首歌的淵源孽緣、關於他的音樂、圍繞他的音樂所產生的無
數爭議、爭論、讚歎、掌聲,關於我早前的錯過和現在的崇拜,那些在腦中沉澱已
久的故事就那樣撲面而來,幾乎塞爆了我疲憊的腦袋。
一直以來,關於力宏的音樂的評論很多很多,專業的、業餘的;正式發表的、
有感而發的;誇他的、罵他的---尤其是網路盛行之後,他每一張專輯的發行都必然
掀起一陣熱議,懂的人、不懂的人都可以隨意在網路上留下對這張專輯發表一番意見,
為了避免陳腔濫調、拾人牙慧,我將更多地從自身的感受出發,不僅是希望可以因此
避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爭論和麻煩,也更符合我做為一個業餘音樂愛好者的身份--畢
竟我人微言輕,不管我認可誰、不認可誰,這都只是我一個人的看法而已。
力宏開始做為一個歌手在大陸被認可的時候,正好是我開始大量聽流行音樂的年紀,
也是我最文藝的年紀。文藝少女心中最棒的情詩應該是"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這
樣絲絲入扣婉轉動人的,或者是"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催心肝"
這樣熱情奔放卻才氣縱橫的。很不幸的是,在我知道"王力宏"這個名字之前,我先聽
到了那首當年傳唱大街小巷的歌--愛你等於愛自己。在那個一盤正版卡帶價格相當於
我一個禮拜生活費、歌詞通常手抄的年代,人們對一首流行歌的印象通常來自於它的
副歌部分,那時俗稱"高潮"。所以,當那些諸如"愛你就等於愛自己"和"我繞著你打轉
、一圈一圈打轉,在人與人的銀河,我的愛不間斷"這樣毫無詩意可言的淺白歌詞飄入
耳膜之際,王力宏這三個字立刻被我不屑地等同於膚淺、廉價的口水情歌。後來在音
像店偶然看到那張專輯,封面上穿著白衣白褲雙臂張開做陶醉狀的青蔥少年,則註定
了我的錯過--文藝少女愛的是憂鬱深沉的大叔,"傷心能憑什麼為證,是踐踏自尊或夢
遊到清晨",只有這樣動人的歌詞,用略微沙啞的嗓音深情絕望地演繹,才能夠觸到文
藝少女心底深處最柔軟的那根弦,誰想要看陽光燦爛的奶油少年反復開懷地唱著我愛
你愛你很愛你,仿佛除了直白的宣告以外就拿不出任何其他證據來證明愛的份量呢?
那個年代發片的歌手只分兩種:偶像派和實力派,具備漂亮的容顏是當歌星的必備
條件,而如果你長得很路人卻能夠脫穎而出,那麼想當然你是非常會唱歌的,簡稱"實
力派",而那些因為長得很漂亮就獲得機會當歌星,則統統歸入偶像派。這種粗糙的二
分法導致後來的狀況是,只要長得好看,不管實力如何都歸偶像派;而長得一般的,
也不管實力如何,統一歸到"實力派"。那個年代主流音樂的類型也一樣簡單明瞭:快
歌和慢歌。一張專輯10首歌,一定是快歌數曲,慢歌數曲,穿插著排放。如果你擅長
唱慢歌(或者不擅長唱快歌),比如華仔,那麼順序如下:7首慢歌+3首快歌。如果你
適合唱快歌(或者唱片公司把你定位在快歌歌手),比如郭富城,那麼順序與上相反。
至於搖滾、民謠那些的,則是憤怒青年的專利,屬於"非主流"音樂。那個年代,一張
唱片通常只有主打歌能聽,因為聽歌的管道有限,所有管道放的都是主打歌,因此大
家買唱片通常也是奔著主打歌去的,沒人會在乎除了主打歌以外其他的歌如何--也沒
法在乎。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習慣了,聽卡帶的時候,把自己喜歡的歌迴圈播放,其
他的歌基本聽過一遍就從此忘到腦後了--而能讓我心甘情願掏錢的,幾乎一律是那些
歌詞寫得纏綿雋永的傷心情歌。那個年代,我對"音樂"的理解,基本上就是旋律好聽
的就是好歌。而如何判斷旋律好聽呢?則更加簡單:我喜歡的就是好旋律。當然了,
不然我怎麼會喜歡呢?是不是?
而王力宏這個人,一出道便被定位為"優質偶像",如何優質我不知道,聽說是因為
他長得好看並且待人非常有禮貌,但是擁有這兩樣特質的不止他一個,當年的我,喜歡
的可是待人誠懇著稱的"勞模"劉德華呢!而既然是偶像,想當然就是長得好看而已了
(沒錯,他的那些主打歌我一點也不喜歡,我那時聽慣了傳統華語流行和廣東歌的耳
朵,根本沒有辦法接受那種美式作品,無論是曲風還是唱腔,那對我來說,基本等同
於輕浮),文藝少女很乾脆俐落地把王力宏從自己的歌單裏面永久刪除,而把有限的
budget放在譚詠麟、劉德華、張雨生這樣如雷貫耳的名字上。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初
聽到的是同一盤專輯裏的另一首歌,另一句話:Far too long these chains I've
worn,'Cos I didn't choose to be born...那麼整件事或許會完全不同。然而沒有
如果,資訊的缺失和個人的武斷令我不會想要買他的唱片,自然也就沒有機會聽到那
些"非主打"的精彩作品。
這一個錯過,便是12年。
是的。整整12年。這12年裏,我喜歡過五月天、S.H.E、周傑倫、燕姿、Eason、
蘇打綠...文藝少女慢慢長成憤怒青年,我從華語流行轉向西洋搖滾,從主流的Beatles
聽到非主流的Radiohead...從Bill Evans聽到Mahler、Stravinsky、Schoenberg.
從僅憑自己的喜歡便夜郎自大地認為可以判定一個歌手的好與壞,到深深領悟音樂之
海廣博深邃而自己所知所懂不過滄海一粟,我不斷地更新對音樂的認識,不斷擴張自
己的歌單,獨獨沒有完整地、認真地聽過一張力宏的專輯,甚至在身邊的朋友提起這
個名字時,我的評價是偏向負面的:完全沒有任何根據的、近乎無知的負面觀感。當
然也聽說過關於"竹林深處"的抄襲風波,也在看電視轉臺的時候不小心聽到一小段
"請~~~~原諒我多情的打擾",敲鑼打鼓、音調轉來轉去,古裏古怪,熱鬧得很,
想當然而,過耳即算,連同那張後來被資深宏迷稱為"顏巔峰"的臉一起,沒有在我心
中眼中留下一絲痕跡,天知道我對一個男人的美貌到底可以遲鈍到什麼地步。至於他
當年紅遍大陸的另一首宏式情歌"唯一"則不過給這種負面印象板上釘釘,誰讓我聽到
的總是那最直抒胸臆的一句"baby,你就是我的唯一"?
--
Tags:
歌手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周杰倫沒興趣《好聲音》 休想藉機炒作!

By Franklin
at 2012-10-04T19:00
at 2012-10-04T19:00
10/5 育達高職迎新演唱會(不開放)

By Agatha
at 2012-10-03T22:05
at 2012-10-03T22:05
sninoly

By Linda
at 2012-10-03T20:36
at 2012-10-03T20:36
蕭敬騰-寧「勁」的爆發力

By Iris
at 2012-10-03T14:28
at 2012-10-03T14:28
煌奇最近有什麼活動嗎?

By Dinah
at 2012-10-02T12:37
at 2012-10-02T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