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莎陳建騏的雜誌對談報導 - 五月天 Mayday
By Noah
at 2019-10-15T22:13
at 2019-10-15T22:13
Table of Contents
發現這個月的shopping design雜誌有瑪莎和陳建騏的對談報導,
覺得內容蠻值得咀嚼來分享一下,
雜誌的官網似乎還沒發表這篇。
文章裡有一些對話特別喜歡:
(從認識過程聊到諾亞方舟編曲)
陳建騏:我收到demo那時候詞還沒出來,不知道歌名會是「諾亞方舟」。不過光聽曲子,就有種從黑暗到光明、從糾結到舒坦的感覺,所以我才安排了後面那些弦樂。其實我給的第一版將近八分鐘,簡直是史詩般的作品,後來經過一兩次的修改,成為目前大家聽到五分多鐘的版本。編曲回到五月天那邊之後,唯一更動的就是歌曲長度,以及將弦樂放到稍後段。你們能接受那樣相對「混亂」的編曲,我到現在還是覺得很帥。
(聊到串流音樂)
瑪莎:以製作人和歌手的角度來說,靈活度其實更高了。以前受限於實體,總是要累積好十首、十二首歌,但現在,歌手可以數位發行單曲,當你認為一、兩首歌就能完整表達你的想法隨時可以發行。這完全取決於創作者要傳遞訊息時,想要透過什麼樣的厚度跟方式來傳遞。
所以,聽串流音樂真的沒什麼不好,我只有一點點擔心,大家常透過預設的播放清單來聽音樂這件事。播放清單的好處是可以聽得很廣,但因為是依據別人的選擇,很容易不精。坦白說,我還滿懷念我們小時候買唱片反覆聽,聽得很深刻,連曲序都記起來。我和你之間有聊過,專輯裡每首歌之間的pause time(暫停時間),預設是2秒左右;我們可能就會根據每首歌的情緒去細微調整pause time。在這個大家很少從頭到尾聽完一張專輯的年代,還是有這種堅持,如果有人想認真研究這張專輯到底想傳達什麼,絕對不能辜負那樣的聽眾。
(聊主流與獨立)
瑪莎:說真的,真正在做音樂的時候,根本不會去想這件事。所謂主流非主流不過是一種後設、為了迎合人們需求的標籤;客觀來說,根本不存在這樣的分野。
如果真要分,我倒覺得一名歌手是創作歌手,還是非創作歌手,對製作人來說可能還比較重要。如果是創作歌手,我想的是如何將他的創作變成一首能夠完整傳達的歌曲,比較像是在為這位歌手的作品服務。如果是非創作歌手,會更趨近由我來思考這位歌手適合唱什麼樣的歌、個性適合什麼樣的詞曲,以及我應該找誰一起來合作;同時,我可能背負更大的責任是,如何讓這位歌手的專輯賣座,延續他的音樂生命。製作人在做專輯,並不是在完成自己的夢想,而是在服務歌手的作品,這是我從李宗盛大哥身上學到的。
(聊華語音樂迷人之處)
陳建騏:歌詞是華語音樂向世界傳播的阻礙,但也正是它最迷人的地方。我一直認為韓語歌曲的策略是好的,他們在舞曲中透過簡單的韓文和英文不斷重複,比較容易記憶。但我個人比較不習慣這樣的語言表達方式,華語歌曲的歌詞總有種畫面感,而且能夠容納很多情感層次,要準確翻譯成英文太難了。
瑪莎:我從小聽華語唱片長大,可以說我的許多人生觀,都是從華語流行音樂裡聽來的。小時候聽林強、李宗盛、羅大佑、陳昇……從他們的音樂裡得到非常多。宗盛大哥曾經跟我說:「每個人在做音樂的過程中,都在尋找真理。」因為我真的喜歡音樂,不停尋找屬於自己的真理,對我來說非常迷人。
的確也像你說的,我們講求音韻,也講求詞與曲之間的和諧,更別說是詞本身承載的意涵。華語能夠透過太多種方式與技巧,表達同一個主題,假如不是在這個文化環境下長大,確實非常難理解。這也就是宗盛大哥、阿信或綺貞厲害的地方,他們寫的都是直白的詞彙,卻可以講到內心深處。
------
後面幾頁還找了陳勇志來談《第二人生》,
是一本華語音樂特別號的樣子,蠻多欣賞的音樂人在裡面。
不太會排版請見諒,只能說瑪莎真的很有料,而且笑得好燦爛。
--
覺得內容蠻值得咀嚼來分享一下,
雜誌的官網似乎還沒發表這篇。
文章裡有一些對話特別喜歡:
(從認識過程聊到諾亞方舟編曲)
陳建騏:我收到demo那時候詞還沒出來,不知道歌名會是「諾亞方舟」。不過光聽曲子,就有種從黑暗到光明、從糾結到舒坦的感覺,所以我才安排了後面那些弦樂。其實我給的第一版將近八分鐘,簡直是史詩般的作品,後來經過一兩次的修改,成為目前大家聽到五分多鐘的版本。編曲回到五月天那邊之後,唯一更動的就是歌曲長度,以及將弦樂放到稍後段。你們能接受那樣相對「混亂」的編曲,我到現在還是覺得很帥。
(聊到串流音樂)
瑪莎:以製作人和歌手的角度來說,靈活度其實更高了。以前受限於實體,總是要累積好十首、十二首歌,但現在,歌手可以數位發行單曲,當你認為一、兩首歌就能完整表達你的想法隨時可以發行。這完全取決於創作者要傳遞訊息時,想要透過什麼樣的厚度跟方式來傳遞。
所以,聽串流音樂真的沒什麼不好,我只有一點點擔心,大家常透過預設的播放清單來聽音樂這件事。播放清單的好處是可以聽得很廣,但因為是依據別人的選擇,很容易不精。坦白說,我還滿懷念我們小時候買唱片反覆聽,聽得很深刻,連曲序都記起來。我和你之間有聊過,專輯裡每首歌之間的pause time(暫停時間),預設是2秒左右;我們可能就會根據每首歌的情緒去細微調整pause time。在這個大家很少從頭到尾聽完一張專輯的年代,還是有這種堅持,如果有人想認真研究這張專輯到底想傳達什麼,絕對不能辜負那樣的聽眾。
(聊主流與獨立)
瑪莎:說真的,真正在做音樂的時候,根本不會去想這件事。所謂主流非主流不過是一種後設、為了迎合人們需求的標籤;客觀來說,根本不存在這樣的分野。
如果真要分,我倒覺得一名歌手是創作歌手,還是非創作歌手,對製作人來說可能還比較重要。如果是創作歌手,我想的是如何將他的創作變成一首能夠完整傳達的歌曲,比較像是在為這位歌手的作品服務。如果是非創作歌手,會更趨近由我來思考這位歌手適合唱什麼樣的歌、個性適合什麼樣的詞曲,以及我應該找誰一起來合作;同時,我可能背負更大的責任是,如何讓這位歌手的專輯賣座,延續他的音樂生命。製作人在做專輯,並不是在完成自己的夢想,而是在服務歌手的作品,這是我從李宗盛大哥身上學到的。
(聊華語音樂迷人之處)
陳建騏:歌詞是華語音樂向世界傳播的阻礙,但也正是它最迷人的地方。我一直認為韓語歌曲的策略是好的,他們在舞曲中透過簡單的韓文和英文不斷重複,比較容易記憶。但我個人比較不習慣這樣的語言表達方式,華語歌曲的歌詞總有種畫面感,而且能夠容納很多情感層次,要準確翻譯成英文太難了。
瑪莎:我從小聽華語唱片長大,可以說我的許多人生觀,都是從華語流行音樂裡聽來的。小時候聽林強、李宗盛、羅大佑、陳昇……從他們的音樂裡得到非常多。宗盛大哥曾經跟我說:「每個人在做音樂的過程中,都在尋找真理。」因為我真的喜歡音樂,不停尋找屬於自己的真理,對我來說非常迷人。
的確也像你說的,我們講求音韻,也講求詞與曲之間的和諧,更別說是詞本身承載的意涵。華語能夠透過太多種方式與技巧,表達同一個主題,假如不是在這個文化環境下長大,確實非常難理解。這也就是宗盛大哥、阿信或綺貞厲害的地方,他們寫的都是直白的詞彙,卻可以講到內心深處。
------
後面幾頁還找了陳勇志來談《第二人生》,
是一本華語音樂特別號的樣子,蠻多欣賞的音樂人在裡面。
不太會排版請見諒,只能說瑪莎真的很有料,而且笑得好燦爛。
--
Tags:
台灣樂團
All Comments
By David
at 2019-10-19T14:35
at 2019-10-19T14:35
By Agnes
at 2019-10-23T06:56
at 2019-10-23T06:56
By Lucy
at 2019-10-26T23:18
at 2019-10-26T23:18
By Zenobia
at 2019-10-30T15:39
at 2019-10-30T15:39
By Jessica
at 2019-11-03T08:01
at 2019-11-03T08:01
By Frederica
at 2019-11-07T00:22
at 2019-11-07T00:22
By Joe
at 2019-11-10T16:43
at 2019-11-10T16:43
By Irma
at 2019-11-14T09:05
at 2019-11-14T09:05
By Mason
at 2019-11-18T01:26
at 2019-11-18T01:26
By Candice
at 2019-11-21T17:48
at 2019-11-21T17:48
By Liam
at 2019-11-25T10:09
at 2019-11-25T10:09
By Mason
at 2019-11-29T02:31
at 2019-11-29T02:31
By Mason
at 2019-12-02T18:52
at 2019-12-02T18:52
Related Posts
10/15 KKBOX速爆音樂台開船記錄
By Carol
at 2019-10-15T22:04
at 2019-10-15T22:04
10/16〈完全娛樂〉
By Ethan
at 2019-10-15T17:32
at 2019-10-15T17:32
突然想到就來開個小巨蛋許願池
By Aaliyah
at 2019-10-15T03:46
at 2019-10-15T03:46
Faye在蒙面唱將猜猜猜出現
By Agnes
at 2019-10-15T00:39
at 2019-10-15T00:39
交給我們巴 S01EP4 (十點開播)
By Rosalind
at 2019-10-14T09:45
at 2019-10-14T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