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唱片 月抗逆市 (內文有廣仲) - 盧廣仲CrowdLu

By Elvira
at 2008-08-05T14:00
at 2008-08-05T14:00
Table of Contents
把剛過去的7月,說成是台灣的「迷你唱片月」,也不為過。蕭賀碩、魏如萱、陳綺貞
不約而同推出EP和Single,據悉唱片銷情不錯。事實上,近年台灣歌手及樂隊推出迷
你唱片情況普遍,而且市場反應亦佳,在唱片業市道低迷的今天,台灣於這方面的成
功,是否值得毗鄰的香港,以至其他華語音樂出產地借鏡呢?
蕭賀碩和前自然捲主唱「娃娃」魏如萱,繼去年發表個人首張專輯後,都在7月分別
推出EP《三十…飛》和《泡泡》;陳綺貞也在同月13日,發表第五張Single《失敗者
的飛翔》,縱然單曲裏僅收錄了一首歌,但陳老師一向慢工出細貨,支持者見碟如久
旱逢甘露,《失敗者的飛翔》在港、台同樣熱賣。當然,陳綺貞的成功,早已成了台
灣的獨立音樂界的神話,即使她的單曲索價$60,樂迷仍然照單全收。
再以近年在港受歡迎程度與日俱增的樂隊蘇打綠為例,他們跟英倫、日本等地的樂隊
一樣,在推出大碟前,派Single作先行兵,在出道短短四年間,已推出了《空氣中的
視聽與幻覺》、《飛魚》、《Believe In Music》、《遲到千年》、《我的未來不是
夢》五張Single,而最後兩張早已賣斷市。畢竟,除《飛魚》外,其他單曲都沒被收
錄進專輯裏,樂迷要儲齊他們的歌曲,唯有乖乖付錢。
從商業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理解他們推出單曲的意圖,並不是為即將推出的專輯作試
金石,而是為多賺一筆錢。為蘇打綠擔任製作人的林暐哲,把音樂質素和市場平衡得
相當漂亮。
之前因三張單曲銷量不俗,而在今年5月正式出版專輯《100種生活》的新人歌手盧廣
仲,是另一個以單曲試探市場而成功突圍的極佳例子。「對一個新人來說,在這個市
道不景氣的環境裏,沒有人會投資太多金錢到一張專輯裏,因為成本愈高風險愈高,
所以為新人製作Single或EP,是無可厚非的做法。」本地一家專營台灣音樂的唱片店
老闆陳先生指出,因為台灣市場大,若歌手是真正用心做音樂,只收錄幾首歌的迷你
唱片,仍具市場價值。
迷你唱片製作成本較低,是堅持繼續做音樂的創作人,退而求其次的出碟良方。剛發
了新EP的蕭賀碩,便曾在網誌透露,由於編曲、錄音、包裝、宣傳都要花錢,去年出
版的處女專輯《碩一碩的流浪地圖》,好不容易才能達至收支平衡,所以沒辦法在短
時間裏多製作一張專輯,於是便去蕪存菁,製作只得三首歌曲、一首純音樂的EP。
我們可以看見,在台灣,如陳綺貞、蘇打綠等叫座力高的歌手、樂隊,會推出Single
掙錢;二、三铫或新進歌手,也會製作低成本的EP,作市場導向測試,或作維持創作
生涯的緩衝劑。所以說,環觀整個台灣樂壇,特別是獨立音樂界,不論是創作人還是
樂迷,都比香港的更重視迷你唱片的市場價值。
反觀本地音樂界,已故Beyond主音黃家駒那句戳破本地「偽樂壇」的名言,至今仍然
生效——香港只有娛樂圈。很多主流歌手不靠賣唱片作為事業的建基石,因為廣告、
肖像權、產品所帶來的收益更豐厚,音樂只成他們的旁枝事業。另一邊廂,歌迷也不
重視唱片,致使唱片業每況愈下,現在於本地賣出三萬張唱片的歌手,已能獲發「白
金唱片」,比較2006年之前的五萬張,銷量幾乎下降了一半,不少唱片從業員都直言,
唱片業已成夕陽工業。既然唱片業市道低迷,暫時仍踞華語地區音樂文化領導席位的
台灣,當地迷你唱片的成功,自然有其前瞻性的價值,而事實上,最近的唱片公司也
推出了一系列EP,在這方面,港、台兩地似乎開始有所共識。
香港創作歌手藍奕邦亦把一張專輯分拆,推出「單曲三部曲」,收錄四首歌的《藍》
剛在上周推出,《奕》、《邦》也將緊隨其後面世,三張迷你唱片分別以音樂道出歌
手童年、少年和成年的狀態,曲、詞也全由藍奕邦一手包辦。另外,加盟維高文化後,
以《走慢點》開創本地歌曲網上免費下載先河的盧巧音,也即將推出新EP。
「香港的消費者也願意買台灣歌手的EP和Single,所以我相信迷你唱片市場是有的。」
不過,陳先生是以「音樂足夠好」的條件作為前設,來預測迷你唱片的市場前景。他
坦言,如果由本地那些純粹「賣樣」的主流歌手推出迷你唱片,即使售價較專輯便宜
了一半,銷情也估計是同樣慘淡。「在比例上,迷你唱片平均每首歌都貴了,在消費
者的立場來說,$80的專輯有十首歌,相對$50只得三首歌的EP,又缺乏質素,故此變
得毫不吸引。」
當然,除了降低成本維持出碟狀態外,唱片工業要面對的,還有MP3這「隱形殺手」
的競爭。隨覑數碼科技發達、MP3氾濫,大有淹沒傳統唱片工業的後起之勢。一個工
業的發展以至蓬勃,在供求之間須以一定程度的銷售關係來維繫。筆者假設香港從不
缺好的音樂,但如果唱片業仍舊不活躍的話,與其一味歸究是數碼科技拖垮了唱片工
業,倒不如坦白承認,香港欠缺一班本地音樂消費者。
「現在香港(唱片工業)的『餅』已經很小,怎麼不把它弄大?但這必須先培育一班
有質素、重視音樂的消費者,而這需要時間培育。」陳先生所說的,是教育受眾的問
題。若談到教育,傳媒、歌手、音樂製作人,同樣責無旁貸。
2008-08-05
以上轉自: 香港星島日報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sup/0805mo07.html
--
廣伸宅宅 GO!!!
http://crowdlu.blogspot.com/
--
不約而同推出EP和Single,據悉唱片銷情不錯。事實上,近年台灣歌手及樂隊推出迷
你唱片情況普遍,而且市場反應亦佳,在唱片業市道低迷的今天,台灣於這方面的成
功,是否值得毗鄰的香港,以至其他華語音樂出產地借鏡呢?
蕭賀碩和前自然捲主唱「娃娃」魏如萱,繼去年發表個人首張專輯後,都在7月分別
推出EP《三十…飛》和《泡泡》;陳綺貞也在同月13日,發表第五張Single《失敗者
的飛翔》,縱然單曲裏僅收錄了一首歌,但陳老師一向慢工出細貨,支持者見碟如久
旱逢甘露,《失敗者的飛翔》在港、台同樣熱賣。當然,陳綺貞的成功,早已成了台
灣的獨立音樂界的神話,即使她的單曲索價$60,樂迷仍然照單全收。
再以近年在港受歡迎程度與日俱增的樂隊蘇打綠為例,他們跟英倫、日本等地的樂隊
一樣,在推出大碟前,派Single作先行兵,在出道短短四年間,已推出了《空氣中的
視聽與幻覺》、《飛魚》、《Believe In Music》、《遲到千年》、《我的未來不是
夢》五張Single,而最後兩張早已賣斷市。畢竟,除《飛魚》外,其他單曲都沒被收
錄進專輯裏,樂迷要儲齊他們的歌曲,唯有乖乖付錢。
從商業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理解他們推出單曲的意圖,並不是為即將推出的專輯作試
金石,而是為多賺一筆錢。為蘇打綠擔任製作人的林暐哲,把音樂質素和市場平衡得
相當漂亮。
之前因三張單曲銷量不俗,而在今年5月正式出版專輯《100種生活》的新人歌手盧廣
仲,是另一個以單曲試探市場而成功突圍的極佳例子。「對一個新人來說,在這個市
道不景氣的環境裏,沒有人會投資太多金錢到一張專輯裏,因為成本愈高風險愈高,
所以為新人製作Single或EP,是無可厚非的做法。」本地一家專營台灣音樂的唱片店
老闆陳先生指出,因為台灣市場大,若歌手是真正用心做音樂,只收錄幾首歌的迷你
唱片,仍具市場價值。
迷你唱片製作成本較低,是堅持繼續做音樂的創作人,退而求其次的出碟良方。剛發
了新EP的蕭賀碩,便曾在網誌透露,由於編曲、錄音、包裝、宣傳都要花錢,去年出
版的處女專輯《碩一碩的流浪地圖》,好不容易才能達至收支平衡,所以沒辦法在短
時間裏多製作一張專輯,於是便去蕪存菁,製作只得三首歌曲、一首純音樂的EP。
我們可以看見,在台灣,如陳綺貞、蘇打綠等叫座力高的歌手、樂隊,會推出Single
掙錢;二、三铫或新進歌手,也會製作低成本的EP,作市場導向測試,或作維持創作
生涯的緩衝劑。所以說,環觀整個台灣樂壇,特別是獨立音樂界,不論是創作人還是
樂迷,都比香港的更重視迷你唱片的市場價值。
反觀本地音樂界,已故Beyond主音黃家駒那句戳破本地「偽樂壇」的名言,至今仍然
生效——香港只有娛樂圈。很多主流歌手不靠賣唱片作為事業的建基石,因為廣告、
肖像權、產品所帶來的收益更豐厚,音樂只成他們的旁枝事業。另一邊廂,歌迷也不
重視唱片,致使唱片業每況愈下,現在於本地賣出三萬張唱片的歌手,已能獲發「白
金唱片」,比較2006年之前的五萬張,銷量幾乎下降了一半,不少唱片從業員都直言,
唱片業已成夕陽工業。既然唱片業市道低迷,暫時仍踞華語地區音樂文化領導席位的
台灣,當地迷你唱片的成功,自然有其前瞻性的價值,而事實上,最近的唱片公司也
推出了一系列EP,在這方面,港、台兩地似乎開始有所共識。
香港創作歌手藍奕邦亦把一張專輯分拆,推出「單曲三部曲」,收錄四首歌的《藍》
剛在上周推出,《奕》、《邦》也將緊隨其後面世,三張迷你唱片分別以音樂道出歌
手童年、少年和成年的狀態,曲、詞也全由藍奕邦一手包辦。另外,加盟維高文化後,
以《走慢點》開創本地歌曲網上免費下載先河的盧巧音,也即將推出新EP。
「香港的消費者也願意買台灣歌手的EP和Single,所以我相信迷你唱片市場是有的。」
不過,陳先生是以「音樂足夠好」的條件作為前設,來預測迷你唱片的市場前景。他
坦言,如果由本地那些純粹「賣樣」的主流歌手推出迷你唱片,即使售價較專輯便宜
了一半,銷情也估計是同樣慘淡。「在比例上,迷你唱片平均每首歌都貴了,在消費
者的立場來說,$80的專輯有十首歌,相對$50只得三首歌的EP,又缺乏質素,故此變
得毫不吸引。」
當然,除了降低成本維持出碟狀態外,唱片工業要面對的,還有MP3這「隱形殺手」
的競爭。隨覑數碼科技發達、MP3氾濫,大有淹沒傳統唱片工業的後起之勢。一個工
業的發展以至蓬勃,在供求之間須以一定程度的銷售關係來維繫。筆者假設香港從不
缺好的音樂,但如果唱片業仍舊不活躍的話,與其一味歸究是數碼科技拖垮了唱片工
業,倒不如坦白承認,香港欠缺一班本地音樂消費者。
「現在香港(唱片工業)的『餅』已經很小,怎麼不把它弄大?但這必須先培育一班
有質素、重視音樂的消費者,而這需要時間培育。」陳先生所說的,是教育受眾的問
題。若談到教育,傳媒、歌手、音樂製作人,同樣責無旁貸。
2008-08-05
以上轉自: 香港星島日報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sup/0805mo07.html
--
廣伸宅宅 GO!!!
http://crowdlu.blogspot.com/
--
Tags:
歌手
All Comments

By Oliver
at 2008-08-07T19:27
at 2008-08-07T19:27

By Edith
at 2008-08-11T10:16
at 2008-08-11T10:16

By Ina
at 2008-08-14T02:59
at 2008-08-14T02:59

By Kama
at 2008-08-18T02:13
at 2008-08-18T02:13

By Blanche
at 2008-08-18T13:21
at 2008-08-18T13:21

By Tracy
at 2008-08-21T22:13
at 2008-08-21T22:13

By Megan
at 2008-08-25T21:56
at 2008-08-25T21:56

By Bethany
at 2008-08-28T03:37
at 2008-08-28T03:37

By Genevieve
at 2008-08-28T21:33
at 2008-08-28T21:33

By Michael
at 2008-08-31T16:41
at 2008-08-31T16:41

By Rachel
at 2008-09-02T01:47
at 2008-09-02T01:47

By Catherine
at 2008-09-04T11:37
at 2008-09-04T11:37

By Emma
at 2008-09-07T09:42
at 2008-09-07T09:42

By Olivia
at 2008-09-08T20:37
at 2008-09-08T20:37

By Skylar Davis
at 2008-09-11T14:52
at 2008-09-11T14:52

By Ula
at 2008-09-13T06:56
at 2008-09-13T06:56

By Anonymous
at 2008-09-13T22:39
at 2008-09-13T22:39

By Steve
at 2008-09-18T02:14
at 2008-09-18T02:14

By Zanna
at 2008-09-21T03:10
at 2008-09-21T03:10

By Wallis
at 2008-09-23T05:44
at 2008-09-23T05:44

By Dorothy
at 2008-09-25T18:29
at 2008-09-25T18:29

By Rae
at 2008-09-26T02:29
at 2008-09-26T02:29

By Hedy
at 2008-09-26T13:21
at 2008-09-26T13:21

By Linda
at 2008-09-28T00:11
at 2008-09-28T00:11

By Connor
at 2008-09-28T21:27
at 2008-09-28T21:27

By Catherine
at 2008-09-29T16:30
at 2008-09-29T16:30

By Daniel
at 2008-09-30T23:22
at 2008-09-30T23:22

By Poppy
at 2008-10-05T18:35
at 2008-10-05T18:35

By Zora
at 2008-10-10T17:19
at 2008-10-10T17:19

By Frederic
at 2008-10-14T15:37
at 2008-10-14T15:37

By Wallis
at 2008-10-15T21:32
at 2008-10-15T21:32

By Selena
at 2008-10-20T03:05
at 2008-10-20T03:05

By Olive
at 2008-10-24T17:56
at 2008-10-24T17:56

By Leila
at 2008-10-27T04:44
at 2008-10-27T04:44

By Jacky
at 2008-10-29T19:52
at 2008-10-29T19:52

By Doris
at 2008-11-02T09:39
at 2008-11-02T09:39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8-11-02T22:28
at 2008-11-02T22:28

By Doris
at 2008-11-05T05:33
at 2008-11-05T05:33

By Barb Cronin
at 2008-11-05T14:54
at 2008-11-05T14:54

By David
at 2008-11-07T03:12
at 2008-11-07T03:12

By Thomas
at 2008-11-09T03:55
at 2008-11-09T03:55

By Xanthe
at 2008-11-10T17:22
at 2008-11-10T17:22

By Tristan Cohan
at 2008-11-12T05:09
at 2008-11-12T05:09

By Hamiltion
at 2008-11-13T07:20
at 2008-11-13T07:20
Related Posts
為什麼這世界如此的不公平!!!!!!!!!!!!!!!!!!!1

By Kristin
at 2008-08-05T13:02
at 2008-08-05T13:02
其實蘑菇頭大眼鏡之下,他擁有不只100種生活

By Faithe
at 2008-08-05T01:08
at 2008-08-05T01:08
潘瑋柏自認很浪漫、體力好 (廣仲再度席捲歌壇!!!)

By Puput
at 2008-08-05T00:36
at 2008-08-05T00:36
以卡通主角的心情來報到

By Carol
at 2008-08-05T00:17
at 2008-08-05T00:17
哪裡還買的到?????拜託好想聽

By Dinah
at 2008-08-05T00:03
at 2008-08-05T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