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神運動沒落 偶像有人味更吃香(提綸東) - 飛輪海 Fahrenheit
By John
at 2016-05-01T13:16
at 2016-05-01T13:16
Table of Contents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ry/7482/1664732
造神運動沒落 偶像有人味更吃香
2016-04-30 20:23
不論男神女神,若永遠坐於仙界天頂,就永遠只是個神,信眾們崇拜歸崇拜,卻只能抬著頭仰望,脖子會痠、耐性會疲乏。又因無法近觀、了解,喜愛之情也就無法遞增。但若神褪下包袱,走入人間,甚至展演出刻板印象以外的模樣,讓人頓悟「原來我們沒什麼不同」,那樣反差而生的親近感,反倒能讓仙氣退散後的魅力更為動人。
這是近來遇見幾位原先被視為男、女神的藝人後,所萌生的深刻感受。先是偶像團體出身的炎亞綸、汪東城,而後以氣質、演技著稱的許瑋甯,皆以毫無包袱的搞笑功力,隨CUE隨上陣的親民態度,讓人親炙「神」主牌下的人味。特別是混血兒臉孔出身的許瑋甯,因近幾年專攻電影,已少在綜藝節目上見到她的身影,加上接演的角色特質,常給人頗具距離的感受,更別說將她與搞笑二字畫上等號。
直到為了錄製搞笑短片,與她玩起鬧劇演技考驗後,來者不拒且每個指令都做到極致的表現,才真正讓人一窺所謂的女神,不過也是個人來瘋的女孩。能收能放,大笑自嘲,都讓她在仙氣散去後,留下更討人喜歡的形象。這讓人想起,兒時在電視、報紙上看見的那一個個被掛上玉女頭銜的女星,別說搞笑演出,要近距離接觸都有困難,但隨著媒體文化改變、網路即時、臉書直播盛行,每個粉絲幾乎都能透過螢幕直擊藝人們的真面目,神秘感,早已不再是王道。
比起營造距離感,走入人群,讓粉絲知道偶像原來也有和自己一樣的情緒、煩惱,反倒成了衝高人氣的新主流。就算經紀人再百般個不願意,都得接受現今偶像的不同包裝方式。
http://uc.udn.com.tw/photo/2016/04/30/direct/2097152.jpg
炎亞綸偶像團體出身,也被不少粉絲封為心中男神,對於各種搞笑演出卻來者不拒。圖/本報資料照
分享說到此,當然不得不聊聊對網路文化的某些感受。不少人批評網路傾向短文、影音的形式,讓許多資訊愈來愈速食,素人進入演藝圈的門檻更是愈來愈低,只要有支手機、鏡頭對向自己,拍個短劇、唱首小歌、說些瘋話,搏得點閱率,就可能爆紅,媒介變了,浮上檯面的所謂公眾人物,界線也愈來愈模糊,品質確實變得參差不一,卻也因此百花齊放,說好,算不上好,說糟,倒也未必,因為新的機會和未來,也許正在其中滋長。
且別說是藝人,記者們為了因應此一潮流,更是十八般武藝樣樣得會,記得某回為某藝人錄製搞笑短片時,在看完列的主題後,他忍不住對著我開玩笑說:「你們這根本是在做綜藝節目了吧」。當然他非常配合,也知道如今的網路生態早已和過往的純紙本生態不同,所以他們也學著改變。
看著各種搞笑影音上線,瀏覽率、讚數慢慢爬升,內容優劣卻也都心知肚明,曾經也想過「做這些主題對社會真有什麼貢獻?」因而感到迷惘,但看著網友對我們揭開的藝人另一面感到驚喜、雀躍,理解原來喜歡多年的藝人並非遙不可及,他們離現實生活裡平凡的自己,其實並不遠,因為化作了某種鼓舞力量,這一切在那一刻竟也轉化成了某種意義。
http://uc.udn.com.tw/photo/2016/04/30/direct/2097154.jpg
汪東城屬人來瘋,常會自己CUE自己,讓訪問變得更有趣。圖/本報資料照
分享想起今日某前輩說,一間媒體,就像一家餐廳,有需要咀嚼方知深味的主菜,自然也得有容易入口,且在入口那一刻就能感受到甜韻的前菜與甜點,而娛樂領域便是如此。營造網紅,但也透過他們努力的過程激勵某些對人生感到失敗的網友;打破偶像神話,讓自認平凡因而自卑的人們理解自己其實和偶像相去不遠,或許某一天,自己也能有所不凡。想到此,就覺得,這未嘗不是另一種對社會的反饋。
看著那些曾被封為男神、女神的偶像從仙界裡的霧氣裡走出,他們因為打破刻板形象而贏得更高人氣,我們則因此累積出一批願意追隨的粉絲,互利共生。我們都在網路新文化裡,學著靠近人群、不曲高和寡,並持續在其中找到品質和人氣的平衡,讓所謂的通俗與高雅,融冶於一爐。
雅俗共賞,未嘗不是這個新時代所賦予我們的全新機會呢。
--
http://udn.com/news/story/7482/1664732
造神運動沒落 偶像有人味更吃香
2016-04-30 20:23
不論男神女神,若永遠坐於仙界天頂,就永遠只是個神,信眾們崇拜歸崇拜,卻只能抬著頭仰望,脖子會痠、耐性會疲乏。又因無法近觀、了解,喜愛之情也就無法遞增。但若神褪下包袱,走入人間,甚至展演出刻板印象以外的模樣,讓人頓悟「原來我們沒什麼不同」,那樣反差而生的親近感,反倒能讓仙氣退散後的魅力更為動人。
這是近來遇見幾位原先被視為男、女神的藝人後,所萌生的深刻感受。先是偶像團體出身的炎亞綸、汪東城,而後以氣質、演技著稱的許瑋甯,皆以毫無包袱的搞笑功力,隨CUE隨上陣的親民態度,讓人親炙「神」主牌下的人味。特別是混血兒臉孔出身的許瑋甯,因近幾年專攻電影,已少在綜藝節目上見到她的身影,加上接演的角色特質,常給人頗具距離的感受,更別說將她與搞笑二字畫上等號。
直到為了錄製搞笑短片,與她玩起鬧劇演技考驗後,來者不拒且每個指令都做到極致的表現,才真正讓人一窺所謂的女神,不過也是個人來瘋的女孩。能收能放,大笑自嘲,都讓她在仙氣散去後,留下更討人喜歡的形象。這讓人想起,兒時在電視、報紙上看見的那一個個被掛上玉女頭銜的女星,別說搞笑演出,要近距離接觸都有困難,但隨著媒體文化改變、網路即時、臉書直播盛行,每個粉絲幾乎都能透過螢幕直擊藝人們的真面目,神秘感,早已不再是王道。
比起營造距離感,走入人群,讓粉絲知道偶像原來也有和自己一樣的情緒、煩惱,反倒成了衝高人氣的新主流。就算經紀人再百般個不願意,都得接受現今偶像的不同包裝方式。
http://uc.udn.com.tw/photo/2016/04/30/direct/2097152.jpg
炎亞綸偶像團體出身,也被不少粉絲封為心中男神,對於各種搞笑演出卻來者不拒。圖/本報資料照
分享說到此,當然不得不聊聊對網路文化的某些感受。不少人批評網路傾向短文、影音的形式,讓許多資訊愈來愈速食,素人進入演藝圈的門檻更是愈來愈低,只要有支手機、鏡頭對向自己,拍個短劇、唱首小歌、說些瘋話,搏得點閱率,就可能爆紅,媒介變了,浮上檯面的所謂公眾人物,界線也愈來愈模糊,品質確實變得參差不一,卻也因此百花齊放,說好,算不上好,說糟,倒也未必,因為新的機會和未來,也許正在其中滋長。
且別說是藝人,記者們為了因應此一潮流,更是十八般武藝樣樣得會,記得某回為某藝人錄製搞笑短片時,在看完列的主題後,他忍不住對著我開玩笑說:「你們這根本是在做綜藝節目了吧」。當然他非常配合,也知道如今的網路生態早已和過往的純紙本生態不同,所以他們也學著改變。
看著各種搞笑影音上線,瀏覽率、讚數慢慢爬升,內容優劣卻也都心知肚明,曾經也想過「做這些主題對社會真有什麼貢獻?」因而感到迷惘,但看著網友對我們揭開的藝人另一面感到驚喜、雀躍,理解原來喜歡多年的藝人並非遙不可及,他們離現實生活裡平凡的自己,其實並不遠,因為化作了某種鼓舞力量,這一切在那一刻竟也轉化成了某種意義。
http://uc.udn.com.tw/photo/2016/04/30/direct/2097154.jpg
汪東城屬人來瘋,常會自己CUE自己,讓訪問變得更有趣。圖/本報資料照
分享想起今日某前輩說,一間媒體,就像一家餐廳,有需要咀嚼方知深味的主菜,自然也得有容易入口,且在入口那一刻就能感受到甜韻的前菜與甜點,而娛樂領域便是如此。營造網紅,但也透過他們努力的過程激勵某些對人生感到失敗的網友;打破偶像神話,讓自認平凡因而自卑的人們理解自己其實和偶像相去不遠,或許某一天,自己也能有所不凡。想到此,就覺得,這未嘗不是另一種對社會的反饋。
看著那些曾被封為男神、女神的偶像從仙界裡的霧氣裡走出,他們因為打破刻板形象而贏得更高人氣,我們則因此累積出一批願意追隨的粉絲,互利共生。我們都在網路新文化裡,學著靠近人群、不曲高和寡,並持續在其中找到品質和人氣的平衡,讓所謂的通俗與高雅,融冶於一爐。
雅俗共賞,未嘗不是這個新時代所賦予我們的全新機會呢。
--
Tags:
台灣男偶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李運慶送「小禮物」炎亞綸吃醋卻惹火曾之
By Isabella
at 2016-05-01T12:09
at 2016-05-01T12:09
炎亞綸粉絲入戲 逼男友變成他(4則)
By Jake
at 2016-05-01T11:59
at 2016-05-01T11:59
炎亞綸曾之喬人氣劇男女主角 時尚(14則)
By Olga
at 2016-05-01T11:35
at 2016-05-01T11:35
明道板 5月份閒聊
By Olive
at 2016-05-01T09:46
at 2016-05-01T09:46
4/30臺大音樂節@臺灣大學 歌單
By Noah
at 2016-05-01T00:15
at 2016-05-01T00:15